登临徽商扬帆处,遥望一江清水穿古今,百转千回下钱塘

  • 博美王子
  • 2019-08-25
  •   
  • 徽州有句流传千古的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而这“一丢”的起点,就是渔梁坝。想当年有多少徽州男儿,满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前赴后继,在这里扬帆起航,去演绎“徽商”这个经久不衰的神话......


    徽州有句流传千古的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而这“一丢”的起点,就是渔梁坝。想当年有多少徽州男儿,满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前赴后继,在这里扬帆起航,去演绎“徽商”这个经久不衰的神话......这次能来黄山游玩,大家一致决定:必须去看看“徽商起航处”。

    徽商梦开始的地方我们是提前一天到达了歙县,歙县是古徽州府所在地,曾统一府六县,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而渔梁坝,就在歙县城东南的不远处。渔梁是古徽州的重要水路码头,是徽州商人“梦开始的地方”。

    渔梁坝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渔梁坝始建于唐代,距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隋唐时期,徽州人祖先:越国公汪华徙新安郡治于歙县,并筑坝截流,为水上军需民用。

    古徽州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当地的大小商贾只能依靠丰富的水运资源,从新安江上最大支流练江中放排出水,再转入新安江,继而飘摇至苏浙等地,把茶叶、木材、棉布、丝绸、纸墨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茶庄和市场,并最终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清晨,我们按原定的计划,早早的就来到渔梁坝。东方的红霞倾泻在山峦,橘红的光泽穿透淡淡的薄雾,巧妙地勾勒出远山的轮廓。晨雾,慢慢的蒸腾,一艘捕鱼的乌篷船闯入波光粼粼的江面,把一幅动静结合的渔梁晨曦图,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醉了!

    而坝的另一面,由于受到了渔梁坝阻隔,江面平静如镜,粉墙黛瓦的渔梁村与幽蓝色的天空,柔和交融在一起,又悄然影印在水中,这一切又滞留在我的瞳孔中!

    神奇的渔梁坝,拦住了一江水,也拦出了不同的风景。坝下,飞珠溅玉,雪浪滚滚,有一徽州男人在搏击风浪,顽强抗争。而坝上,纯净的江面,宛如静守徽娘的那颗一尘不染的心,缓缓流淌的水声,又似徽州女子的微笑,那泛起的涟漪,恰如徽娘思夫的呢喃......

    这高高的渔梁坝,见证多少徽州男儿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去完成“无徽不成镇”的使命。也见证了多少徽娘:把眼泪化成微笑,把苦涩修炼成欢喜,渐渐变成“望夫石”的过程......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历朝历代都把坝之兴衰作为徽州兴衰的标志。明清时期,渔梁坝热闹非凡,坝下最多时停靠300余艘船只,徽商中的十之八九都是从这里起航,承接家族的兴旺,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

     

    站在这有近1400年的历史渔梁坝之上,既感慨徽商的坚忍不拔,也赞叹这项水利工程宏伟与智慧。渔梁坝全部用花岗岩石层层垒筑而成,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

    渔梁坝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道石坝,横截山水间,横立在白云蓝天之下,如天然生成的一样。这道可与都江堰相媲美的河坝,拦住了一江水,也拦下了青山绿水的景致,带来的是风调雨顺,让两岸炊烟袅袅......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静卧江面上的几艘乌篷,一只竹篙直挺着守护着喧闹中的宁静。石榫头两两相接的一块块歙县青,依旧固守着渔梁坝,千百年来: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想见新安江告别了渔梁坝,我们沿新安江一路下行,继续追寻徽商的影踪。行驶在这一江清水旁,体会着百转千回下钱塘的感觉。不竟让我想起了刘长卿的诗:“去帆楚天外,望远愁复积。想见新安江,扁舟一行客。”
     

     

    发源于安徽黄山的新安江,其源头就隐藏在这绿海莽莽,古木参天的山涧溪谷之中,清澈的山泉汇聚成河,悄然穿行于恬静淡雅的古村落之中,勾勒出水墨江南的雅韵,绘成了这条著名的山水画廊......开车行驶在这画廊中,不自觉地放慢了车速,无处不在的美景让我陶醉。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回弯,对面那一排排粉墙黛瓦倒影在碧绿的江面上,让我眼前一亮,马上停车......

    路边竖有一牌:漳潭下渡口,噢,原来这就是漳潭村。乘着晨雾还没完全消退,赶紧升起小飞机,去俯瞰秀美的漳潭。......“千年古樟龙栖凤,百丈潭水可匿龙”这幅妙联很形象地道出了古村的特色。村中有株号称“天下第一樟”的千年樟树。高达40米,其雄伟的树干要10人方能合抱,故有诗赞曰:“樟之盖兮麓下,云垂幄兮为帷。”

    漳潭村的典故很多。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不留恋功名利禄,离开朝廷在此隐居繁衍后代,因而这里的村民大多姓张。在传说中,古樟也与张良有关,张良去世后就安葬在村中,他的英魂就孕育了这棵古樟树,以泽被子孙后世......

    新安江的潭多、滩也多,相对有名的:漳潭、绵潭、九里潭。一江清水行至潭口时,水面豁然开阔,宛如自天而降的瑶池,虚幻柔美,神秘莫测,景色深幽,这是十里画廊的特色。离开漳潭后,因时间关系,其它二潭就没有停留,直奔我的目的地:深渡。

    深渡一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九省通衢”、安徽南大门之称。徽商就是从这里出徽州下江南,开始他们的经商旅程的。行至深渡,我们见证了徽商:从渔梁坝这第一关溢到深渡的最后一渡。到此,这趟见证之旅就要结束,但心中依然回荡着:一江清水,贯穿古今,百转千回下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