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美古镇之一 我国第一所养老院在此诞生 孝义之风传承百年

  • 小旅兔
  • 2020-01-03
  •   
  • 无锡荡口古镇


    许是受了唐诗宋词的熏陶,许是灵秀江南太过温柔,对江南古镇总是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喜欢。我喜欢江南古镇,尤其偏爱江苏的古镇。相较于苏州的古镇,无锡的古镇就鲜为人知了。它们低调平和,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美着,一如温婉且与世无争的江南女子。

    小桥、流水、乌篷船、石板路……这些元素似乎是所有古镇的标配。有人说,现在的古镇大同小异,没什么可看的。可我觉得神奇之处就在于,当这些元素在不同的地方组合到一起之后,就恍若换了一番模样。再辅以当地文化,一个个古镇就变得鲜活而有特色了。如果你觉得古镇同质化现象严重,那可能是因为你没看到古镇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

    每一座古镇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标签,那些与众不同的标签,恰恰是每一座古镇的魅力之所在。荡口古镇亦是如此。如果说让我用两个关键词来概述荡口古镇,我会选择“恬静淡雅”和“孝义之风”。

    我与荡口古镇相逢在六月份的一天。去无锡之前就计划着忙完工作之后去趟荡口古镇。因住在南长街,坐公交到荡口古镇大概需要2个小时,内心稍微犹豫了一下。阴沉沉的天气和居高不下的气温更是让我打起了退堂鼓。去还是不去?纠结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出发,没办法,谁让我是个古镇控呢?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若是错过了荡口古镇,恐怕我定会后悔莫及吧~

    枕河而建的房屋被岁月斑驳了颜色,白墙黛瓦的建筑满满都是旧时光的味道,古民居的倒影在潋滟水光中荡出几许轻柔。河边的夹竹桃开得正好,房屋上攀附着的凌霄花也不甘示弱,在夏日的微风中摇曳生姿。

    阿公撑着乌篷船载着游客慢悠悠地前行,吱呀吱呀的摇噜声在空气中飘得很远很远。阿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话家常,谈论着家长里短、喜怒哀乐。店家也不招揽客人,躺在摇椅上悠闲地吹着风扇打着小盹。研学旅行的小朋友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过一座座古老的小桥,乖巧稚嫩的模样惹人喜欢。古镇的某个角落里,摄影师在给新人拍摄婚纱照。稀稀疏疏的游客踩着青石板路,在古镇悠哉悠哉地闲逛……

    如此恬静淡雅的荡口古镇,正是我梦里的江南水乡啊!没有太重的商业化的气息,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一切都是简单纯粹的模样。

    而当我去了景区里的华氏义庄,我才发现原来荡口还是一座孝义之风盛行的古镇。荡口古镇的孝道之风,源于以谦和礼让、尊亲事亲、恪尽孝道、大爱至孝等为核心的吴文化,而吴文化的始祖泰伯也正是奉行孝道的楷模。

    自古以来,荡口古镇就孝子辈出,尊老敬老蔚然成风。东汉孝子丁兰刻木孝母的传说早已成为荡口的一段佳话。东晋时候荡口华氏的始祖华宝以孝闻名于世。元末的华幼武竭尽孝道,有人举荐他出仕他却“力辞不受”,只为悉心侍母。为奉养母亲,他随儿子华贞固一起将家从堠旸迁至荡口,甚至还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家庭养老院——“春草轩”。此后,荡口还建立了怡老园和养萱斋等敬老孝老的场所。

    荡口人恪守孝道,还将孝衍化为了义,前文提到的华氏义庄就是最好的证明。“有子孙宗族称孝,乡党称悌,或家贫无力者,每月给米一石”,这是华氏义庄家塾义约九则中的一条。所谓华氏义庄,其实可以理解为由华氏家族在荡口创办的慈善机构。华氏族人赡族济贫的善举便是对“义”字最好的诠释。相关数据显示,鼎盛之时荡口古镇的义庄近十所之多!当然,除了建义庄,捐田、修桥、铺路、造学堂等举动无不是荡口孝义之风的真实写照。

    数百年来,荡口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并传承着孝和义,荡口古镇的孝义文化也感动和感染着越老越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