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不购物被“贴身服务”,这样的云南你还敢去吗

  • 深蓝深蓝的远方
  • 2021-03-20
  •   
  • 云南旅游乱象,为何屡禁不止?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管理不善,监管不严。“重拳”肯定没有足够广泛地触及痛处。


    文/冷杉猫旅行

     作为旅游大省,云南给人的印象除了美景和少数民族风情外,另一个恐怕就是各种宰客的旅游乱象了。

      

      事件背景

      就在“3·15”前夕,某平台记者花了880元以游客的身份报名参加了“康辉旅游社”淘宝店铺的旅游产品,其行程为“昆明大理丽江,6天5夜双飞游,食宿门票全包”

      

      这条线路中还暗藏了6个购物点,导游在行程中警告游客:不消费会影响征信,游客的购物数据会上传到云南省旅游系统,钱不够可以向导游借。

      

      

      在相关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调查情况及相关条例规定,迅速作出了通报:已严厉查处涉低价游8家企业,5名个人。涉事的两名导游中,秦振威作罚款2万元并吊销导游证的行政处罚,胡军作罚款2万元并吊销导游证的行政处罚。

      

      云南旅游乱象近年来已出现多次

      虽然说国内各种旅游乱象并不是只有云南才有,但云南却是最突出的。毫不夸张地说是“年年查,年年有。”

      

      2013年,在香格里拉,游客因拒绝强制消费被导游硬拽下车;

      2015年,昆明女导游嫌游客购物少便破口大骂,称游客不要脸;

      2016年,在丽江,有女游客被打导致毁容;

      2020年国庆期间,在大理,有一对情侣因为进店没有买,被店员辱骂:“穷鬼,没钱就不要出来旅游”……

      手鼓

      从这可以看出,云南的各种旅游乱象是频繁出现,而且涉及云南多地,已屡禁不止。

      

      黑导游哪里来的底气?

      早在2017年3月,云南便针对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出台了“22条”措施和“八不准”规定,对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但时至今日,仍然无法杜绝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更气人的是导游往往是主角。

      

      导游们之所以如此执着于逼游客消费,究其原因多是因为旅游业存在的潜规则:地接旅行社在接低价团时,主要就是靠游客购物返佣牟利。只有当参团的游客购买得越多,导游、地接社才能拿到更多的回扣。

      由于低价团费往往与实际成本严重不匹配,不在购物返佣方面下足功夫,最终可能就等于白忙,甚至是亏本。

      正因此,出现导游引导、强迫游客消费也就不奇怪了。

      

      云南旅游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其一,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管理不善,监管不严。“重拳”肯定没有足够广泛地触及痛处。

      其二,企业和个别从业者为追逐利益,无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017年以来,针对云南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云南持续推动“旅游革命”三部曲,出台“22条”措施和“八不准”规定,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始终采取“零容忍”态度。

      

      第三,云南当地旅游产业没有很好地进行转型升级,依然在走老旧的“低价骗人来,下手薅羊毛”模式。

      除此之外,这还和文化缺失,过度商业也是分不开的。

      

      整顿市场,应采取哪些措施?

      为提高游客对不合理低价游陷阱的警惕,云南省之前便发布了2020年主要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参考成本及消费构成提示。

      

      此次发布参考成本提示,旨在减少因参加“不合理低价游”产品产生的各类纠纷,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但从根上讲,要想杜绝无良导游宰客,就要对旅行社低价团揽客行为一棍子打死,对购物返佣潜规则,也要花大力气破除,彻底铲除导游们宰客牟利的生存土壤。

      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健全便捷高效的游客投诉处置体系,对各级各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严肃追责问责,让失信企业和个人在业内难以立足。

      

      总之,严查严办是一方面,对建立后续有效的制度的制定和出台更应该值得深思。

      否则,这样的云南,你还敢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