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边远小镇,盛唐时期浙赣边贸重镇,村民赶墟一言不合就跨省

  • 知秋意识菩提
  • 2019-08-14
  •   
  • 江西玉山下镇与浙江江山有10公里边界线,两地山水相连,延续千百年的“ 赶嗬 ”,是两省边贸往来的桥梁纽带,村民之间既是做买卖,又如走亲戚,充满市井温情。



    江西省玉山县下镇镇,地处江西东大门,与浙江省江山市贺村、新塘边、大桥三镇接壤。早在盛唐时期,就是车马载道、商贾云集的边贸重镇,以赛头墟、下镇墟最为驰名。在80、90年代,江山、常山的消防器材,带动了下镇灭火器产业发展,很多村民因此而致富。玉山轴承也带动了江山、常山轴承业的发展。

    玉山方言把赶墟叫做“赶嗬”,周末,和同伴一起来到下镇赶嗬。一位从江山来的大爷,正在卖自家山上的“徐香”猕猴桃,才两元一斤好便宜。江山“徐香”猕猴桃,皮薄肉绿汁液多,肉质细致果香清甜,酸甜适口,是小编最爱吃的猕猴桃品种。

    下镇盛产白鹅、仔猪、板栗、鱼苗,以白鹅最为有名,素有“白鹅之乡”之美称,但不知道为什么,小编在集市却没看见销售白鹅的。玉山是信江源头,好水产出好豆腐,这位“豆腐哥”卖的毛宅豆腐,在当地就小有名气。

    毛宅是下镇镇的所辖村,“豆腐哥”自称是个退伍兵,在村里做了十几年豆腐。做豆腐是个辛苦活,每天从晚上七八点开始,忙活到凌晨三四点,做近百斤豆腐,小睡片刻就要送去赶集。黄黄的熏豆腐,闻起来挺香,3元一斤,上百斤豆腐已经卖得差不多了,生意挺红火。

    80岁的老大爷,黝黑的脸上布满皱褶,带来了绿豆和茶叶。茶叶有两种,自己做的手工茶30元一斤,机器炒制的25元一斤。

    黑褐色的手工茶, 看起来很粗糙,但闻上去很香,泡出来到茶口感一定不错。

    今年74岁的周奶奶,来自浙江江山市新塘边,卖的是绿豆、茶叶和腌菜,今天才卖了十几元钱。小编尝了尝老人的腌菜,酸的皱起了眉头。边上一位中年妇女见状,凑过来扯着小编跟她走,说自己家腌菜是小瓶装的,更好吃,真是精明的生意人。

    新塘边离下镇镇七、八公里,下镇逢农历3、6、9每隔三天一个集,周奶奶几乎从不落下。老人满头白发,牙齿也差不多掉光了,虽然赶一趟集挣不了几个钱,但心态好总是乐呵呵的。

    75岁的吴大爷,江山市佛堂村人,离这五里地,今天骑着摩托车来赶集。小编提醒老人骑车注意安全,他满不在乎地笑笑,说骑了大半辈子,没事。

    吴大爷种的土辣椒,4元一斤,是小编最喜欢的品种。不是太老不会很辣,有自然鲜香味,用来煎辣椒、辣椒炒肉,下饭味道绝了。

    集市上比较贵的是猪肉,排骨25元一斤,猪蹄15元一斤,五花肉、腿肉16、17元一斤。今年年初的猪瘟,导致了现在猪肉价格飞涨。

    集市边一条小街巷,是修鞋、补锅师傅的摊点,为需要修修补补的人们带来了方便。现在上饶市区创国家卫生城市,市容市貌前所未有的干净整洁,创卫期间,这样的小手艺摊几乎绝迹了,不知道这些老手艺人,今后该用什么方式谋生。

    家住生姜村的姜大妈,已经60多岁,2元一斤的玉米,因为品种好口感香糯,今天卖了100多斤,收入200多元,大妈心里喜滋滋的。平时赶集收入也就4、5元,好的时候十几元,有时连一元钱都卖不了,今天可真是大丰收啊!

    生姜村离下镇集市五、六里地,每次赶集都是70多岁的老伴骑车接送大妈。大爷身体不好,去年做了二个支架,儿女都在外地打工,两位老人相互搀扶,不离不弃,诠释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平常的日子里,自食其力,守卫着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下镇与浙江江山有10公里边界线,小编在返程途中,就经过了一小段浙江地界。发现两地山水相连,风俗语言相通,村居建筑风格也相近。延续千百年的“ 赶嗬 ”,是两省边贸往来的桥梁纽带,村民之间既是做买卖,又如走亲戚,充满市井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