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之巅银杏村,满地尽带黄金甲;温婉余韵似江南

  • 博美王子
  • 2020-11-18
  •   
  • 满城尽带黄金甲。依山而建的房屋白墙灰瓦,似乎还留有徽派的风格,漫步其间,微风拂面,鸟语林秀,小桥、流水……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走进刘家山,脑海中就蹦出了黄巢的这首诗,虽然这诗是描写长安的秋菊,但若用它形容刘家山的银杏,似乎也很贴切。

    坐落于黄陂清凉寨的刘家山村,是武汉海拔最高、最北、最偏远的行政自然村,被人们称为武汉的“北极村”。当地流传着:“有女莫嫁刘家山,二十四道狗脚弯,前面驼犁走,后面送中饭”的民谣,足见山高路险。或是因它的偏僻,让这隐匿深山未染尘的世外桃源,藏在深闺无人识。

    时过境迁,曾经的那12.6公里崎岖的山路,已变成了平坦公路,二十四道狗脚弯成了美丽的锦绣川,刘家山村现为清凉寨风景区的组成部分,这里离清凉寨的通天湖约有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40来分钟,最好的进村方式是搭乘景区的观光车前往。

    这是一座高山峡谷中的村落,一条名为“书香”的小河穿村而过,两岸山谷间自然生长着数以万计的银杏树,已呈金黄色,微风吹过,金灿灿的树叶随风飘舞,满城尽带黄金甲。

    依山而建的房屋白墙灰瓦,似乎还留有徽派的风格,漫步其间,微风拂面,鸟语林秀,小桥、流水,这温婉余韵或误让人觉得走进了江南。

    其实来到刘家山我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想起家乡徽州山中这样的古村落,村前会有水吼林,村中必有水源地,那是生命之根,但像刘家山这样山中的河还是很少见的。徽州的古村落都会有它的溯源,我想这武汉之巅的刘家山一定会有它的故事。

    我一边行摄,一边试图打探着村中的传说。在村中的小广场遇见了正在享受午后阳光的刘老爷子,我估摸着他有八旬,老爷子很健谈,或是他也很想找人聊聊。我把意图告诉他,他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听祖上说,我们是从江西筷子巷迁徙来刘家山的,每年春节祭祖仪式要在正肉上插三根筷子,以表示不忘筷子巷之意。江西与徽州接壤,受徽文化的影响,习俗也很接近徽州,我们这建房留有马头墙,种茶,制茶、贩茶是我们的生活来源,这很像徽州人生活方式你们。

    “耕可致富,读可荣身”是咱刘家山的祖训,读圣贤书,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咱这小小的刘家山走出了状元、进士等不少考取功名之仕。书香河上横跨的三座古桥,都有其意义。九曲桥,寓意是求学之路,历经磨难和曲折,方能成功,世代勉励和鼓舞着村里的后生。

     

    进士桥是三座古桥中体积最大,最为气派的一座,是后人对“刘彬仕”的追念。清朝道光年间,刘家山村中一位叫刘彬仕的穷苦人家孩子,潜心苦读,在科考中高中进士,嘉庆六年殿试一甲二名赐进士及第,乃出自黄陂的“榜眼”也。后官至刑部左侍郎,曾代皇帝微服私访,被授封为“代驾王”。

    刘彬仕为官清廉、做官不忘本的人品深得皇上赏识,在其晚年告老还乡时,道光皇帝亲笔书写了“木本水源”四个大字,命人做成木匾赐予刘彬仕恩准回乡。

    刘彬仕回到家乡在村口建了一栋祠堂,将御赐木匾悬挂于正中。咱们老百姓把它视为镇村之宝,刘彬仕也是村后生们学习的榜样。只不过现在刘彬仕的故居正在修缮,你可能拍不到这匾额了。

    村的最西边还有一小桥,那便是状元桥,大家都说咱刘家山村曾出过一位状元郎,但其功成名就后从未回来过,也未造福于村民,以至于后来连姓名都没有流传下来......

    其实我在听老爷子讲故事时,也没闲着,升起我的小飞机,努力将村中的美景影像留下。老爷子的故事刚讲完,我又提了个新问题:咱村那么的银杏树是栽培的吗?“不是,它们都是自然生长的,咱村除了茶树有人工管理外,其它的都是天成的。”

    老爷子的话让我浮想联翩,刘家山的秋已让我流连忘返,若是在春天,十万株樱花绽放时,这清澈的书香河会不会变成一条花瓣河呢?太有诱惑了,或许明天春上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