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钟鼓楼,建筑形式独特,一砖一瓦都是故事

  • 黑马照照
  • 2019-08-25
  •   
  • 斗转星移,人世沧桑。永昌钟鼓楼正是在历代人们的细心呵护下,至今巍然挺立。钟鼓楼报时的作用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数百年以来,它与永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记录着永昌沧海变桑田的历史进程,成为了永昌人心中永远不灭的印记与传承!


    说起钟鼓楼,很多人都会想到西安,那是它的城市地标为人们所熟知。其实在我国甘肃省境内,也不乏钟鼓楼的存在。在古丝绸之路北线咽喉的永昌大地上,就有一座美丽的钟鼓楼牢牢地屹立在那儿,古朴典雅,厚重庄严,像一位温柔敦厚的长者,俯视着芸芸众生,也见证着一座古城的发展。

    晨钟暮鼓,时空可以折叠

    我们一行人从金昌出发,刚进永昌县城,就能远远的看见,它兀自矗立在主干道中间,虽然早已被各式现代化建筑所围绕,但仍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古建筑所特有的沧桑与伟岸。东南西北的车流和人流在这里交汇,又向四面八方散发而去,钟鼓楼俨然成了这座古城的核心。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辰,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排序,测得时辰后,朝来撞钟,夜来击鼓,以告知民众。永昌钟鼓楼,早期就是这样一座用于报时的建筑。楼台西南角悬挂有一口大钟,楼内存放有一面大鼓。报时的钟鼓声,响彻百里,安排和提点着永昌人的日常起居和出行的生活节奏。仿佛听见 -- 不,是看见,看见顿郁悠扬的钟鼓声流淌至永昌的每一个角落。一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有的老故事还是新故事,新故事又变成老故事。时空在此刻似乎变得可以折叠。

     

    雄伟奇特,实乃中天一柱

    突如其来的一阵鸟的振翅声,吸引了我的注意。抬头只见一群鸽子,正围绕着钟鼓楼不停地上下盘旋,它们是在彼此守护,彼此交谈吗?就像此刻,我与眼前这座钟鼓楼的对话一般,深情但却无声,唯有将它再一次细细打量。

    整座钟鼓楼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通高24.50米,钟楼鼓楼合为一体,分基座和楼阁两部分。基座以夯土板筑而成,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阁为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

    台基拱门上镌有:东“大观”、南“迎熏”、西“宁远”、北“镇朔”。楼体四面各悬三块牌匾,由于钟鼓楼饱受风雨蚕食,又经历了战乱,原有的牌匾已经不知所踪,现如今鼓楼上的12块牌匾均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书法名家题写。匾文分别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中天一柱”、“怀柔西域”、“玉关通道”、“云锦天香”、“奎壁联辉”、“文运天开”、“威宣沙漠”、“保障金川”、“声闻四达”等赞美永昌之词。虽然只有短短56个大字,却是对永昌这座千年古城最为真实的写照。

     

    建筑形式,为何全国独有

    永昌钟鼓楼风格复杂多样。从艺术造型上看,形体是由屋顶,木构架,台基三大要素所构成,沿袭了汉朝的做法;从平面布局看,它置钟鼓于一楼,设在全城正中,掌管全城作息和夜禁时刻,是元朝的制度,也是蒙古族建筑的布局手法,与宋金明清时期“鼓楼在东,钟楼在西”的形制完全不同;围栏共分三格,扶手下一空格,中有垫墩,中间一小格,用木版装实,刻有卷草花纹图案,下一大格,用木版装实刻有降幕云图案,系西夏宫廷建筑风格; 从油漆彩画看,柱、门、窗为深朱红色,斗拱青绿间色,斗拱板面涂红底,画兰绿火焰三宝珠,均为典型的明代州城彩风格 - 旋子彩画。尤其是它的建筑形式,蒙古族风格的宝顶唯永昌钟鼓楼独有。

    那么,永昌钟鼓楼何以会呈现多民族文化交融一体的风格呢?这与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是分不开的。永昌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一个重镇。祁连山、龙首山东西横亘于县城南北,两山之间又有焉支山独峰突起,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是西戎的牧地。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月氏诸族也在此放牧,汉初匈奴破月氏,又为昆邪王所辖,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陷于吐蕃,至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义潮收复河西诸州,历时97年。宋景德年间(公元1007年)又被西夏所据,在此置永州,达200年。南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出兵西夏,于元世祖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赐永昌府。至元十五年,永昌城又为元代永昌路的治所。多民族的先后管辖,也最终造就了永昌钟鼓楼这种多民族文化交融一体的风格。

     

    几经翻修,终成文化图腾

    永昌钟鼓楼历经400多年风雨的浸润,能完整地保存至今实为不易。早在顺治和乾隆年间,就已多次维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大地震,曾让它遭遇灭顶之灾,楼体倾斜下陷,部分构件断裂脱卯,楼顶层层渗漏,时有倒塌危险。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组织维修工作,其中1984年正式动工对钟鼓楼进行了落架重修。这次维修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样”的原则,通天柱选用优质红松,椽材精选祁连云杉,飞头斗拱多取原件;用南山石制础,以钢筋混凝土固基;由北京琉璃制品厂重造琉璃瓦兽八卦式宝顶;对损坏的风铃等原件,均恢复原样......

    斗转星移,人世沧桑。永昌钟鼓楼正是在历代人们的细心呵护下,至今巍然挺立。钟鼓楼报时的作用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数百年以来,它与永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记录着永昌沧海变桑田的历史进程,成为了永昌人心中永远不灭的印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