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古镇:有400余年的风雨后,巴蜀风韵犹存

  • 中年大叔
  • 2021-03-10
  •   
  • 双江古镇沉淀着深厚的建筑文化、红色文化、家风文化和别具特色的巴蜀民俗文化。


    抵达重庆双江古镇的时候,天空正飘着细细的雨,温润了这里的一砖一瓦,据说,这里是中国首批十大名镇之一,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城西北面,建镇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这里的民居与一些公共建筑基本还是老建筑,氤氲着前世的气息,并且至今还有人在居住。临街的商铺与新建的房屋多为仿古建筑,与那些老时光里的物件,相互辉映,勾勒出属于这片大地的独有气质。

    据说镇子因两侧的涪江、运河而得名,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古镇以清代为特色的院落庭园星罗棋布,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门坊柱壁多雕饰精美,四角飞檐高翘,院落深深,天井花园设计造型精美,四季花木繁茂,为典型的巴蜀古镇风韵。

    古镇上的房屋历史都比较久远,一些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非常完好,别具一格,点缀在古镇上,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离镇政府不远有一处古建筑,那便是“双江镇中心小学校”。该小学集古典和现代建筑为一体,看上起历史底蕴异常深厚。

    资料记载,这所小学是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父亲杨淮清老人于1928年倡议创办的,杨尚昆曾三次视察学校,并为学校题写校名。

    古镇现今存有中街、东街、上西街、下西街等9条街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双江古镇特有的景色。古镇的中街十分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临街的一些房屋虽然经过了整修,但仍散发着古建筑的气韵。漫步于古镇小街窄巷,石阶起落,满目灰瓦老屋,四合院落古色古香,门坊柱壁的雕饰也颇为精美。古镇上商品丰富,大多是人们所需的日用品和农产品,这样的钟表店在都市早已消失,古镇却依然保留下来,仿佛时光在此处也略有停滞。

    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居就在古镇的一角,也称作邮政局大院,总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整座宅院保存比较完整,矗立于旧居院内天井中央的杨尚昆铜像为铸铜胸像,高1.3米,基座高1.4米。旧居里面比较大,所以就会显得有些空旷,但要参观完也是需要一个多小时。

    从瞻仰广场拾级而上,就是墓区,汉白玉石堆砌成墓茔,墓茔(二声ying)上方嵌有翠绿色花岗石花环,墓盖石为一整块汉白玉石,上面刻着杨尚昆生卒年(1907-1998)。穿梭在杨先生故居的各个房间,需要经过无数个天井。天井暗淡,从瓦檐外面可以看见葱茏的竹叶。如果是下雨天,白亮的雨线从空中飘散下来,落到院子里的绿植中,幽渺而寂静。如果是晴天的话,会有一束阳光斜照到天井中,你就静静地站在那里,也十分美好。

    除了邮政局大院,这里还有禹王宫、清代民居、兴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长滩四知堂、惠民宫等大规模的建筑,被专家们誉为“难得的清代居民建筑群”,因此双江古镇也被称为清代一条街。

    附近值得一看的地方还有禹王宫、大佛寺等,禹王宫位于镇上的北街,始建于清朝初期,占地面积1.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由戏楼、报厅、正殿三部分组成,为清代穿斗式、抬梁式砖木结构古建筑,是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顾名思义,禹王宫修建时的本意是为了祭奠大禹,随着双江商贸的繁荣,成为双江对外贸易的商会会馆和节庆活动的公共场所,也是老百姓看戏的地方。据说在1945年,白崇禧到双江视察检阅部队,也来到双江禹王宫想一饱耳福。正当所有人兴致高涨的时候,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闪电击坏了戏台的屋顶,但是所有人都安然无恙,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坏了白崇禧,他认为定是大禹显灵保佑了大家,于是挥笔写下 “声教讫 qi于四海”几个大字。

    1917年,尚昆主席堂兄杨宝民在双江发动了护法起义,成立了“四川靖国军川北司令部”,其司令部便设在禹王宫。抗战爆发后禹王宫又成为双江抗日宣传的基地,亦是川军抗战的出征地。

    大佛寺有全国最大金身大佛,所有梁、檩、柱、枋之交接处,均不用一铁一钉,如果你有足够用的时间,可以去逛一下。

    对于一些吃货来说,你可以在这里吃到这里的地方名菜,比如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白酥鱼,这道菜鱼肉鲜嫩,原汁原味;还有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特色小吃”称号的陈凉粉,这道小吃味道独特,香气四溢,流连忘返。

    总体说来,这里沉淀着深厚的建筑文化、红色文化、家风文化和别具特色的巴蜀民俗文化。2003年列为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重庆市十大精品旅游工程、重庆市红色旅游经典线,全国首批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