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塞廿八都,为何被称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 放猪江湖
  • 2022-10-14
  •   
  • 在“古”的同时还能“潮”,让我联想到春天钻出泥土探头探脑的小草,这或许就是这座小镇令我喜欢的原因吧,不迎合,不献媚,不刻意,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在洁净的朴素中,透着今世的清新。


    在江南大地上,水乡古镇数不胜数,明清的建筑,悠远的溪流,以及深厚的人文,它们在山清水秀的环境沉淀着历史,描摹着现在,书写着未来。而在林立的古镇古城中,有一座古镇,身处水乡,却没有小桥流水的优雅,矗立江南,却没有莺歌燕舞的轻曼,这就是位于浙江衢州的廿八都古镇。有新闻报道说,每到年节期间,这里热闹非凡,山歌、民舞、旱船、花灯、剪纸、木偶等非遗传统艺术活动尽数上演,被人们誉为“文化飞地”、“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廿八都古镇的名字就很特别,那个廿被读作nian(念),地理位置处于浙西,与福建省交界,行政上隶属于衢州江山市,是闽、赣入浙门户。开车从衢州市区出发一路高速,大约行驶两个小时的样子便可抵达这里。

    在抗战历史上,地方红军独立团在廿八都古镇曾配合主力红军夺取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作为当时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机关报,《东南日报》报社也在这座古镇上,可以想见,当年这里的地理位置是多么重要。

    廿八都镇在古代叫做“道成”,1100多年前,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带领大军挥戈南下,硬生生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古道,后来这条小道被世人命名为“仙霞古道”,在古代也叫江浦驿道、浙闽官道。唐、宋后,仙霞古道成为宽2米至3米的“七尺官道”,是跨越仙霞山脉而沟通钱塘江和闽江水系的陆路连接线。

    廿八都就是仙霞古道上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也是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从历史上的功能来说,这座古镇原本就没有水乡的秀美优雅,只有粗狂的坚毅和临风的俊朗。

    宋朝时,朝廷在乡以下设都,江山设都四十四个,道成(也就是今天的廿八都)地属二十八都,此后就一直沿袭这个名称。如今在江山市,至今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

    明朝末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由仙霞古道退兵福建进而退守台湾,后清政府为防范明军的反攻,在廿八都南面的枫岭关口驻兵1500人。

    清代时,仙霞古道变成了浙沪闽地区的商旅要道,而廿八都自然就成为了人声鼎沸的繁华之地,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和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廿八都自然而然成为各路人马的休憩中转的最佳选择。

    鼎盛时期,这里的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

    据说这里还有一座庭院是民国时期戴笠培训女特务的地方,里面陈列着一些历史材料以及他培训女间谍的武器、服装等。不过当下是疫情防控时期,这里的一些遗迹场所没有开放,所缘得见。

    走在廿八都古镇的小巷中,似乎能见到我国各地传统的各种建筑形式,比如徽式、浙式建筑稍等,据说是因为这自古就是一个人物交汇流转之地,各种语言文化在这里汇集,然后衍生出新的地理属性。翻阅了一下史料,发现这个小镇只有一万多人口,但是却拥有13种方言,142种姓氏,这真让人惊讶,用现在的话说,这完全就是一个移民小镇。

    作为自古就是移民小镇的廿八都,各色人等与物品以及理念文化等自然就在时光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而反应在房屋建筑方面就各式各样了,青砖黛瓦马头墙,门楼架梁四合院,除却徽式、浙式,还有赣式、西洋式建筑风格等,当然,这些建筑都已在时光的流淌中,沉淀为今世的风景。

    与其他江南古镇最大不同,除了缺少小桥流水的雅致与轻柳曼舞的悠扬外,似乎就是与众不同的特殊气质了,廿八都小镇寺庙林立、三教合一,各种建筑艺术与人文形成了叹为观止的气场,充满了浓郁的中西混搭风,至今还保留完好的古老的德春堂中药店以及姜秉书洋货店、衙门等,是每一来到这里的游客必驻足之地。

    黑、白、灰是廿八都民居建筑的基本色调,古朴淡雅。随意走进一条小巷,高大厚实的外墙、鳞次栉比的马头墙随处可见,向上仰望,天空往往只露出窄窄的一条缝隙。有的人家特别在大门里面再建一道高墙,走入正门之后还要拐道弯。而站在一处庭院,天井中或厅堂上,雕梁画栋或精美绝伦的垂莲和栩栩如生的祥兽等随处可见,那素雅的窗格,光是浮雕的花样就有数十种。廿八都老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是楼阁式的木门罩,上覆黛瓦,檐角起翘,各个部件上又都有精致的木雕装饰。

    游走期间,不同的房屋结构相互比邻,但却十分协调,闲适悠长的老街上,仿佛可以体味到沉睡着的历史。据说小镇上现存的民居中,明末、清代和民国的建筑占80%以上,凡有一定规模的宅院,均在大门上雕饰集木雕、砖雕、石雕“三雕一体”的精美门楼,每座房屋又极少雷同。如果是专门研究建筑艺术设计的人来到这里,我想一定会走不动的。

    如果不是来到这里,没有人会想到,在古代如此偏僻之地的闭塞小镇,会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文化、各种风情,包容地接受着外来事物,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个性和气质。

    有人说,廿八都的“原汁原味”在国内其他地区的古镇中极其罕见。的确如此,作为游客,你随时都会遇到迎面而来的步履蹒跚的老人和追逐玩耍的孩童,在中午或傍晚时分,还有一群群身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少年,他们带着青春的朝气,与你擦肩而过……

    夜幕降临的时候,店家用老旧的木板关上大门,整个古镇就恢复了寂静。当然,在暮色无人的古街,你会偶尔听到一支音乐,那是小镇仅有的一两个酒吧,这个发现让人惊喜,原来,如此朴素的古镇还是有一些时尚感的,尽管这里的酒吧装潢简单、纯朴,但却不失韵味。

    在“古”的同时还能“潮”,让我联想到春天钻出泥土探头探脑的小草,这或许就是这座小镇令我喜欢的原因吧,不迎合,不献媚,不刻意,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在洁净的朴素中,透着今世的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