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华夏大地上每一个人的诗与远方

  • 李子花开
  • 2023-02-04
  •   
  • 我想,我喜欢这的山水,喜欢这里的江河,无论你在任何一段江边散步,都有一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盛大,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清澈……


    看了一场“中国诗词大会”,那句广告词真的是深入人心——重庆奉节,有诗有橙有远方。简介的词汇表达出了一个地域的全部特征。

    我曾在奉节逗留过几天,这里真的是山清水秀,长江浩荡,高山林立,峡谷江水造就了这里难以逾越的天堑。

    有人说奉节因山而特、因水而灵,诗歌是奉节最美的风景,脐橙是奉节最浓的乡愁,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是奉节特有的“两大宝贝”。的确如此,如果不曾抵达,是在无法感知这里的江山大地深厚的历史与绵长的诗韵。

    奉节,古称夔州,距今有2330余年的建制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县城之一。这里因“奉公守节”而得名,而在词语的背后,是刘备与诸葛亮两位三国人物“白帝城托孤”的轶闻传奇。

    据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刘备率大军在奉节水域和东吴大军厮杀,结果不仅惨败丢了荆州,而且关羽也在此战中殒命,痛心疾首的刘备执意再次兵发东吴,不料再次落败。此后他只能退据白帝城重整兵马,然而,命运似乎和开起了玩笑,一场风寒引发了旧疾竟然使他一病不起。

    刘备刚刚建立起来的蜀汉政权也走到了风雨飘飘摇的境地。生命垂危之际,“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是说,诸葛亮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若刘备子嗣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就让诸葛亮自己称帝,诸葛亮自然没有趁人之危篡权某位,“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曾经三分天下以图光复汉室的刘备,如今只是托孤堂上的一尊木雕泥塑之像。曾经默默无闻的白帝城,也因为他在此托孤,成为三国历史无法避过的一页。如今的很多文学影视作品,对此有过精彩演绎。

    有气氛,才能好代入;一切好的故事,和与此相关的文化脉络,也就可以安静地得以呈现。借“效忠贞之节”“旌武侯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让“奉节”缓缓登场,然而这还只是一段序幕。

    奉节有“诗”承千年。贺敬之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纵览夔州历史,天下诗人皆入蜀,行到三峡必有诗。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王十朋、陆游、赵孟頫、杨慎、王士祯等千名诗人留诗万首,“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天下第一律诗”《登高》、“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天下第一景诗”《康熙·六言诗》均产生于奉节。

    奉节是诗意天地、诗歌高地、诗人圣地,是中国诗歌绕不开的地标,享有“中华诗城”美誉,这里的山川河流都凝结着历代大诗人的心血。一句诗一处景,沿着诗人在奉节写诗、生活、游历的场景路线,深层次体验诗歌文化,浑然进入历史文化的长河,给心灵一片净土。

    奉节是竹枝词的重要发源地,公元822年正月,刘禹锡任夔州刺史的时候经常深入民间,一个春日,他正在长江边散步,忽然听到江中船上有嘹亮的歌声传来,蜿蜒的江水、耸立的群山、少年的歌唱,让他诗兴大发,他随手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词意清新活泼,民歌气息浓厚,是奉节这一方水土孕育出来的独特诗词文化品类。刘禹锡之后,白居易、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等争作《竹枝词》,至元、明、清,《竹枝词》诗风大盛,时至今日不减。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大诗人李白行至三峡,舟不通航,滞留巫山,于奉节写下《宿巫山下》: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公元726年,意气风发的李白,豪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在奉节写下《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公元759年,早生华发的李白被流放,行至奉节,突遇赦书,欣喜若狂,乘舟东出夔门,写下了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想,我喜欢这的山水,喜欢这里的江河,无论你在任何一段江边散步,都有一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盛大,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清澈,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激荡。这里的山涧小溪星罗棋布,因势而动,寻机而涌,与山、石、溶、瀑、洞、林的精致秀丽融为一体,置身其间,你会不自觉地感叹大自然赋予奉节这片大地上无数的生机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