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购物街与一般购物街有何不同?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针对哪种购买者。
旅游购物街与一般购物街有何不同?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针对哪种购买者。一般购物街主要针对当地居民,旅游购物街主要针对外地来此的旅游者。两个购物街的不同关键在于细节。旅游购物街主要有五大细节。
细节一:安全
街道足够亮。当地居民对当地的购物街了如指掌,即使街上灯光较暗,也行走自如。而外地旅游者初到该街,若晚间街上灯光昏暗,旅游者便望而却步。街上无照明死角,会给外地旅游者以安全感。
绿植数量适度。有些旅游购物街布置了花坛、灌木、大树等绿植。大树易挡住店铺的牌匾,不方便外地旅游者寻找购物店。花坛、灌木在晚间背阴面,给一些旅游者,尤其是一些单独购物的女性以不安全的感觉。
减少过深的墙垛。在仿古旅游购物街经常出现数不清的墙垛。有些墙垛探出较浅,有些则很深。在晚间,即使街上灯光较亮,过深的墙垛还是会投下很重的阴影,给旅游者不安全的感觉。
避免在街面设置水道。一些旅游购物街为了表现环境优美,在街边挖了沟渠,设置了水道。甚至为了美观未设水道边的护栏。外地旅游者即使白天在此行走也要小心翼翼,晚间则更是尽量回避。
街上尽量不放车、物。一些旅游购物街经常出现的街边堆物,街边停汽车,街边放自行车、电动车的现象。对于本地居民可能已经习惯,而对于外地旅游者则是一种麻烦,一种不安全的因素。
细节二:卫生
不知何年何月开始,店铺主人打扫卫生时喜欢将脏水泼到街上,垃圾扫在路上。脏水泼街、垃圾垫道实在不属迎客之道。
境外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购物街大多很干净,在国内的很多旅游购物街上总觉得和人家的环境卫生差一大截。最直观的感觉是:在境外很多街上走一天,鞋是干净的,在国内很多街上走一天鞋是脏的。鞋上的土从何而来?难道境外的大地上就没土吗?差别在于,如何清洁街道!境外的很多购物街夜间用水冲洗道路,国内的多数购物街还是用各种工具扫地,很多购物街从来就没有冲洗过道路。
细节三:便捷
外地旅游者逛完购物街后,如果临时居住的地方不在购物街附近,就需要搭乘交通工具。在提着大包小包商品的情况下,距离可乘交通工具,如地铁站、公交站、出租停靠点、停车场的位置与购物街越近,越可方便旅游者。
厕所是旅游购物街中不可或缺的设施。除了干净、无味、足够的厕位、洗手池,烘手机、卫生纸等一般厕所的条件,厕位隔间里用于挂购物袋的挂钩,厕位边用于放手机的托板也都是旅游者所需要的。
境外的很多旅游购物街的游客服务中心并不大,里面最醒目的是App二维码。在手机已经完全普及的情况下,不需要很大的游客服务中心,但外地旅游者有些问题还是需要咨询服务员的,尤其在有些店名和商品品牌名不一致的时候。
细节四:舒适
很多仿古旅游购物街的店铺为了装饰修建了进深很深的前廊,白天时,街上越亮店铺里显得越暗。有的店铺临街部分还修建成很有文化气息的小窗、矮墙、小门。文化是有了,但旅游者购物的兴趣没了。结果是很多旅游者只在店外拍照,并不进店购物。有人将这种令旅游者不舒服的购物街称之为:摄影外景地。
更有许多地方那不知从何说起的牌匾统一规格、质地、字体、颜色的要求,让很多旅游购物街的店面完全同质化。庄严、肃穆、呆板的旅游购物街很难让旅游者有舒适的感觉,更没有了购物的欲望。
当下很多旅游购物街在规划时仅考虑了购物店,忽略了旅游者还要吃、喝、住。即使考虑到旅游者的吃、喝,也是开设大店,缺少便利的、特色的小饮品店,小快餐厅。住的问题则更严重,不利于旅游购物,更不利于购物旅游。
很多旅游购物街在招商时普遍缺少科学的、符合规律的布局策划。经常见到应该开在街中间的快餐店被开到了街的两端,使得本来既可以是旅游者集合地,又是主要商品销售地的店面只能起到旅游者集合地的作用。至于店与店之间的关联性更是从不考虑。常常是一条原本很繁华的旅游购物街经过重新建设后,就失去了昔日的繁荣。
细节五:活动
旅游购物街的活动不仅是娱乐活动,更主要是于购物相关的活动。日本的大多数购物街每年有两度打折季,香港地区购物街利用多个节庆活动的打折季,吸引了各国各地旅游者。旅游者非常希望到旅游购物街买到质量、品牌、价格合适的商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价格因素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很多旅游购物街的节庆活动,突出了文化或者娱乐,忽略了购物,尤其忽略了价格的优惠。
有人说:一条旅游购物街要能做到让一个外地来旅游的、胆小的、瘦弱的小姑娘,白天逛街吃喝不发愁,买一堆东西不发愁,夜间逛街不害怕,这条旅游购物街就能成为旅游者喜爱的购物街。
大多数为当地居民服务的购物街按照旅游购物街的细节要求稍加完善,就可成为受到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喜欢的融合型购物街。
编辑 浩然XK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