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胜文旅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旅游扶贫经验走出国门

  • 行客旅游网
  • 2021-11-19
  •   
  • 该县整合大环线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龙胜特色旅游精品,形成了处处皆风景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乐江镇江口村“侗年节”引来四方游客。(龙胜县委宣传部供图)

     金秋时节,龙胜龙脊梯田流光溢彩,漫山铺金,层层梯田若级级天阶,梯田环绕的山峰又似座座金塔,吸引无数游人前去观景打卡。有人说,龙脊的壮美,给人一万个来龙胜的理由。

      龙胜各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有“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景观和堪称“华南第一泉”的龙胜温泉,还有原生态彭祖坪景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坪原始森林保护区,另有泗水白面瑶寨、马堤张家苗寨、瓢里六漫壮寨、平等广南侗寨等大批少数民族风情旅游村寨及红色旅游体验点,是大桂林旅游圈中的重要一员,也是桂林旅游发展一张靓丽的名片。

      近年来,龙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总体旅游发展思路,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旅游发展政策,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作为龙胜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开创了龙胜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局面。“十三五”期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3978.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476.24亿元,实现了文旅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域旅游“一盘棋” 处处都是好风景

      近年来,龙胜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文旅产业进一步融合 坚持以打造中国生态旅游强县为抓手,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旅游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龙胜确定了“全县大景区·旅游一盘棋”的发展理念,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在空间布局上求突破,实现全景化全域打造。围绕“六个一流”目标,着力打造“一核两重四镇五区+旅游大环线”的空间布局。“一核”即以县城为核心,重点建设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研学基地,把龙胜县城打造成为探访民族政策实践地和湘黔桂名优特产集散地;“两重”即以建设龙脊游客中心、多民族生态博物园、龙脊旅游小镇、潘内梯田等为载体的大龙脊景区和以长征文化、民族风情和生态环境为主要特色的南山旅游景区;“四镇”即在环线上建设苗、瑶、侗、壮四个民族特色小镇,打造独立的封闭型景区;“五区”即打造温泉、彭祖坪、西江坪、大坪塘、花坪五个“生态+民族”的康养度假区,实现全县、全域、全民、全产业的全域旅游。围绕这个旅游发展格局,该县整合大环线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龙胜特色旅游精品,形成了处处皆风景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龙胜的旅游品质全面提升。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龙脊梯田国家5A级景区,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全线贯通,龙脊湿地公园科普馆建设完成。高标准打造金竹民宿、平安壮寨、黄洛瑶寨、张家苗寨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县发展农家乐350余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5万人。文旅产业也呈现高度融合的良好态势。搭建民族文化交流与展示平台,圆满承办了四届龙脊百公里跑山赛,“梯田文化节”“晒衣节”“开耕节”“跳香节”“侗年节”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各具特色,“文旅+”战略成效明显。

      经过努力,目前该县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2个,国家AAA级景区2个;三星级酒店1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6家,三星级农家乐5家;自治区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个,中国传统村落3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中国经典景观传统村落1个。全县旅游宾馆、民俗、客栈865家,游客接待床位22848个,景区外AA级旅游厕所22座,AAA级旅游厕所2座,旅游停车位4500多个,旅游承载力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龙胜也收获了诸多荣誉,旅游品牌影响力节节攀升。荣获“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龙脊梯田景区入选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龙脊镇大寨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龙胜温泉森林度假区获评“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泗水乡布尼梯田景区获评“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马堤乡万人界长征体验区获得“桂林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称号。

    行客旅游网资料图。

      依托特色资源禀赋 擦亮文旅特色品牌

      良好的生态、壮观的梯田、神奇的温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近年来,龙胜深挖优势、突出特色,充分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巩固并重点打造几大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突出梯田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世界梯田原乡”品牌。龙胜梯田壮观、神奇多姿、美轮美奂。龙胜有梯田22.8万亩,耕种历史达2300多年,至今保持着“耦耕”等原始耕作方式,是“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龙胜梯田的规模美、耕作美、艺术美,构建了世代相传的梯田农耕文明,是生态智慧的杰作,是天地人和的典范,是名副其实的“梯田王国”“世界梯田原乡”。目前,龙胜梯田农耕旅游开发面积已达12万亩,让开耕、插秧等12道农活都成为旅游开发亮点,形成了梯田观光游、农耕体验游的独特品牌。

      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多民族生态博物馆”品牌。龙胜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这里有保存完好的苗族、瑶族、侗族、壮族的原生态文化,各民族的建筑、服饰、节庆、习俗、医药、美食各具特色,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多民族生态博物馆。境内有16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30个中国传统古村落。全县有民族节庆近百个,被誉为“百节之县”,是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龙胜是中外游客探访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目的地,是一个宜居宜游、宜品宜乐的民俗旅游圣地,开发民族风情游和民族节庆游的村寨达40多个。策划组织了“长发节”“开耕节”“晒衣节”“梳秧节”“丰收节”等多个民族节庆,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形成了独特的节庆文化品牌。

      突出中国红玉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中国红玉之乡”品牌。中国红玉是本世纪初在龙胜新发现和开发的独特玉种(又名桂林鸡血玉),红玉质地优良、细腻凝润,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成为桂林、乃至广西很有价值和极具潜力的旅游商品。201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布《石英质玉分类与定名》国家标准,鸡血玉名列其中,标志鸡血玉正式进入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名录。龙胜目前经营红玉制品的店面已达800多家,每年慕名前来龙胜购买红玉产品的游客已经超过60万人,毛交易额超过10亿元,成为赌玉、买玉、欣赏玉、加工开发玉的“中国红玉之乡”。

      传承红色基因 全面建设红色旅游强县

      龙胜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一方面军长征过龙胜,历时十天十夜。目前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有红军岩、红军楼、审敌堂等红色文化遗址。龙胜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党的民族政策最早成功实践之地。

      近年来,龙胜扎实推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积极推动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投入5亿多元资金,完善红军长征文化遗产廊道交通基础设施。结合实际情况,重点突出红色与生态相结合,红色与民族相结合,红色与健身休闲相结合,打造“长征体验在龙胜”的品牌产品,推出“老少皆宜”“红绿结合”“跨越桂湘”的长征体验游,推动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建设,积极构建桂北红色文化旅游带。2020年,龙胜共接待红色旅游游客51.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590万元。2021年,龙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做“活”红色文章,在三条红色文化重点线路的基础上设计了9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需求,唱响“长征体验在龙胜”的口号。

      此外,龙胜还依托红军长征沿线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引导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红色旅游发展已经覆盖了泗水、江底、马堤、伟江、平等、乐江六个乡镇。特别是马堤“万人界”二万五千分之一长征体验游项目,自2020年5月份开始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游客11.19万人次,带动了当地群众开办农家乐和销售土特产品,实现综合收入300余万元。

    行客旅游网资料图。

      “两栖农民”奔小康 旅游扶贫经验“走出国门”

      坐落在龙脊梯田下的金江村江边组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壮族村寨。寨里的居民以种植水稻为生。步入村寨,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木质结构的房屋,它们被青山绿水环绕,自成一派美景。

      2017年10月,爱彼迎与龙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国家4A级景区龙脊梯田景区内的贫困村金江村为试点,开展乡村旅游扶贫项目,邀请全球知名设计师对当地传统干栏式建筑进行改造,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共享民宿,探索以爱彼迎的共享住宿模式实现乡村振兴,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扩大全域旅游发展成果。2018年11月,改造完成的6间共享房屋,在爱彼迎平台正式上线,扶贫辐射面覆盖全村38户家庭百余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席建超教授曾高度评价这一项目。他说:“这一项目将贫困人口房东化,将贫困人口纳入到爱彼迎全球房东群落,通过加强对贫困户的教育培训,改变了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龙胜结合龙胜生态、文化、乡村等资源紧密联系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通过树立“全县生态大景区,旅游扶贫一盘棋”理念,深入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抓基础,重投入,显特色,树品牌”,千方百计促进旅游扶贫工作的健康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发展路子。通过景区景点、特色村寨、旅游产品及旅游商品的开发,龙胜成功走出了符合龙胜实际情况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2003年,大寨金坑梯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村委与旅游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景区协议:村民负责种植水稻和维护梯田景观,旅游公司每年将门票收入的7%返还大寨村,给村民分红。

      “绿水青山,现在真的成了金山银山。”曾任大寨村支书的潘保玉感慨道,依靠旅游业,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曾是贫困村的大寨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摘掉了多年的“穷帽子”。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到村里吃起了“旅游饭”。“以前我们出去给别人打工,现在别人进来给我们打工。”潘保玉说。

      如今走在大寨村,一幢幢吊脚楼古色古香,农家旅馆、私家车随处可见,村里还建起了多个观景平台、民族歌舞场等。通过发展旅游,当地村民如今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

      黄洛瑶寨以“红瑶长发”文化为核心,打造出了原生态的长发歌舞表演、长发洗护产品、农家特色餐饮住宿、民族纪念品等,已经成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游客来到黄洛瑶寨,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瑶族姑娘唱着甜美的山歌列队欢迎,献上她们特有的舞蹈和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还有那香喷喷的油茶和瑶族妇女乌黑亮丽的长发,更令游客赞叹不已。得益于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也让黄洛瑶寨的群众通过发展旅游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道路。

      此外,龙胜还以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村寨为基础组成旅游联合社,挖掘特色资源,统一宣传促销、培训学习,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村一品”的旅游格局,各村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制度。该模式以泗水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为代表,涉及区域内6个特色民族村寨,该旅游区已经成为龙胜境内最富特色的乡村旅游区,推动了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龙胜旅游扶贫成效显著。仅龙脊镇大寨村单年最高分红曾达720.3万元,户均2.6万元。龙胜的旅游扶贫经验已“走出国门”,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进行宣传,“龙脊模式”为老挝等同类国家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新机遇、新征程中,龙胜将对照世界一流、国际水准、国内领先的标准,按照文旅引领、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思路,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实现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排头兵。来源 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刘倩 通讯员韦吉阳 谢永爱 吴凯旋

    编辑 桐亚XK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