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攻略,打卡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

  • 行客旅游网
  • 2024-02-26
  •   
  • 天鹅湖已成为国内最有名的白天鹅拍摄基地之一,园区主要景点有青龙湖、苍龙湖,周公岛、召公岛、三河广场、迎祥阁等。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三门峡市东、西城区之间的生态区,东起209国道立交桥,西到陕州大道与沿黄观光路交叉处,南接陕州大道,北至黄河滩涂,总规划面积12000多亩,其中  陆地面积6000余亩,水面、滩涂面积6000亩。核心景区包括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陕州故城和沿黄生态林带三部分。湿地公园现有管理面积主要为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的部分区域,面积约5000亩。其中陆地面积约2500亩,水面、滩涂面积约2500亩。2007年2月6日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先后荣获 “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佳城市公园”、“河南省绿化达标公园”、“河南省四星级公园”、“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等荣誉称号。

        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都有成百上千只白天鹅在湿地公园的天鹅湖栖息越冬,洁白美丽的白天鹅、碧波荡漾的黄河水与深沉厚重的黄土高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三门峡由此被誉为“天鹅之城”,也是河南 “三点一线”精品旅游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此观赏。天鹅湖已成为国内最有名的白天鹅拍摄基地之一。园区主要景点有青龙湖、苍龙湖,周公岛、召公岛、三河广场、迎祥阁等。

    青龙湖(天鹅湖)

        青龙湖位于209国道以西、青龙坝以东,水域面积1900亩。每年十月份都有数以万计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经过长途迁徒,到此栖息越冬,在天鹅湖景区粼粼碧波的湖面上,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飞翔、飘游、嬉水、觅食,安详地休养生息。这些圣洁的仙鸟,或飞、或游、或走、或卧、千姿百态,构成一副副动人的画面。湖内近湖岸处栽植许多水生植物,仲夏十分,美人蕉、荷花、睡莲竞相开放,水葱、蒲棒,摇曳生姿,岸边垂柳随风轻荡。冬季虽然略显萧瑟,然而大量水鸟飞来越冬,雁、鸭、鸥、鹭使得宽阔的湖面生机勃勃,与广阔明澈、碧波荡漾的黄河水、深沉厚重的黄土高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苍龙湖

        苍龙湖占地面积1100多亩,这里生长着丰富的水生植物,也栖息着众多鸟类。围绕召公岛,我们在青、苍龙湖修建了特色栈道,2011年,在苍龙栈道北侧修建了一片荷花池,栽植着品种荷花与五色睡莲,所以炎炎夏日,漫步于栈道之中,您既可以享受凉风习习,也可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

        苍龙湖面积虽然没有青龙大,但这里水生植物繁茂,是湿地风光的典型代表。我们知道湿地与森林、海洋合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通过了调节气候改善微区域环境;它能够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体,同时因其生长着丰富的植物,为众多生物提供生存、栖息、繁衍的场所,又被誉为是鸟类的天堂。我们看到湖中大片大片的芦苇,芦花似雪,莽莽苍苍,不仅提供了美丽景观效果,也为众多鸟类提供了生存庇护场和丰富的食物来源。在我们的苍龙湖中除了天鹅,还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传统文化中深受人们喜爱的鸳鸯,也曾在我们苍龙湖中落脚繁殖;夏天,在荷叶和荇菜丛中穿行着凌波起舞的水凤凰-----水雉;更有潜水健将-----凤头䴙䴘,一趟一趟潜入水中,将抓到的小鱼喂给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大自然的剧场,我们不需要入场券就可以观看到鸿篇巨制。据统计,在我们的青龙湖和苍龙湖,常见的鹭科、秧鸡科、鵆鹬科、鸊鷉科、鸥科以及雁鸭类水鸟就有三十多种,再包括南来北往迁徙途中停歇的候鸟,真正是名符其实的鸟类乐园。

        2015年4月,一对没有离开天鹅湖的大天鹅夫妇,在苍龙湖靠近苍龙栈道的一个小岛上,成功孵化出一窝7只天鹅幼鸟。这是大天鹅在黄河流域最南端孵化成功的首例。大天鹅的孩子们中有6只顺利长大,并在次年春天跟随在天鹅湖越冬的大天鹅飞回了北方----外蒙古繁殖地。河南电视台和三门峡电视台据此共同拍摄了《三门峡的大天鹅》,在中央9套节目播出,收到巨大反响。许多外地游客慕名来到三门峡天鹅湖,实地感受美峡和肖城的爱情故事。

     周公岛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因文王时他的封地在周(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嫡亲弟弟。武王伐纣后两年过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当国。史籍上记载和论述周公的内容非常多,综合起来可概况为六条。

    陈聪先圣 儒学先驱

    辅佐武王 翦灭殷商

    东征平叛 流放三监

    大行封建 以屏周室

    营建洛邑 制礼作乐

    归政成王 有始有终

        周公自幼贤孝聪慧,多才多艺,武王伐纣中《牧誓》即为周公所作。治理国家,周公主张明德慎刑、敬德保民、有孝有德、”、“力农无逸”,周公的言论散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这些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起源。武王伐纣,周公领兵作战,是武王的得力助手。武王在朝歌举行登基仪式时,周公执大钺,召公执小钺卫护在武王两侧。在当时,钺是一种礼器,周公把的大钺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代表着仅次于武王的地位。周公一生的文治武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励精图进,求贤若渴,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写下了“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这两句诗现在就刻在母爱广场对面的山石上。

     母爱广场——霞鹜亭

        沿周公岛盘山园路向上第一个平台处的小广场就是母爱广场,母爱广场南侧悬崖上建有霞鹜亭。在这里可以看到苍龙湖全貌以及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就像母亲一样,生生不息孕育着我们的中华儿女。

     周召分陕石

        周公岛制高点水天阁对面矗立着一根3.5米高的石柱,就是“分陕石”。

       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王朝。成王时期,由于年幼,为了维护新建立的政权,方便治理和协调内部关系,以三门峡(古时为陕州)的“陕”为分界线把周的统治区域划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由周王朝的开国重臣“分陕而治”。于是周召二公商定,凿了一根高3.5米的石柱栽于土中,这叫“立柱为界”。从石柱往东周公管,从石柱往西召公管。
         据记载,“分陕石”原立于陕州南边的土塬之上,也就是现在的张汴塬上,后来被移到了陕州北城墙上。唐朝武则天时代,有人在石柱上刻了铭文,称“周召分陕所立界石”。经专家考证,这根石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块界石。“陕西”也因此而得名。
         屈指算来,“分陕石”的存在已经有3000多年了,是古人文明经营属地的见证者。据说,至此之后,周召二公各自在封地进行统治,他们体恤民意,细查民情,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分陕石”虽然将他们的领地一分为二,但使得周王朝在“分而治之”的政策下,得到和谐统一,并为周王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召公岛  

        召公岛是青龙涧和苍龙涧两河口之间形成的一块岛状台地,为纪念西周初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召公而命名。召公,姓姬,名奭(shi),是周武王的弟弟,为建立和巩固西周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文王时,他的封地在召(就是今天陕西岐山县西南一带),所以被称为召公。他爱民如子,与民同乐,是历代官员学习的榜样。

        西周初期,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成王的两个叔叔周公、召公辅佐朝政。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凿了一根高3.5米的石柱“立柱为界”,“石柱以西的地方,召公管理;石柱以东的地方,周公治理”,其中的这个“陕”指的就是我们这里的陕州。石柱原立于陕塬(就是现在陕县张汴塬),后移到了陕州北城墙上。
        召公在自己的辖区,经常巡于村野,就是下基层考察,宣传朝廷的政策,解决百姓的困难。有一次在巡行中,地方官员要老百姓腾出房屋让他休息,并烧水做饭招待他,召公马上制止了,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意思就是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受累而让老百姓受累,这不是我们先君主周文王所希望的呀!之后,他便在路边的甘棠树下搭了个草棚受理人们的民事,刑事纠纷。他断案非常公正,使老百姓都没有冤屈,把他分管的地面治理地有条有理,经济繁荣,百姓也安居乐业。召公死后,人们为纪念他,写成《甘棠》诗篇,被收入了《诗经》中。诗的原文和大意如下:
        “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bá);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茂盛的甘棠树啊!千万不可砍伐它,召伯在这里露宿过。
        茂盛的甘棠树啊!千万不可毁坏它,召伯在这里休息过。
        茂盛的甘棠树啊!千万不要攀折它,召公在这里暂住过。
        浓荫葱郁的甘棠树下,留下了召公一颗体恤民情,广施仁政的博爱之心,也留下了“召公遗爱”的千古美谈。

       三门峡市开发区的向阳村原名为甘棠村,甘棠遗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文革时期这里改名为向阳村,村中有一块古碑,上书“召伯听政处”,现已被保护了起来。

       召公岛还有一个名字——虢山岛。西周时期,它位于虢国上阳城的西南边,就像是虢都门户,所以称它为“虢山”。 据历史记载,周安王三年(公元前399年),关中地区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此地瞬间崩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岛状台地,因它的形状像鸡足,所以又叫鸡足岛。我国秦末汉初的道家学者“河上公”曾最早在这里注释《道德经》,汉文帝刘恒也曾到这里向“河上公”寻求治国之道。

        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从上游漂下来一个人,在鸡足岛处被人救起,于是他就在岛上搭了间茅草屋住下,这个人就是“河上公”。这个“河上公”非常有学问,教授了很多的学生,另外他对《道德经》有很深地研究,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道德经注释,收在《河上公章句》里,传抄于世。

         汉文帝执政之初,为了中兴汉室,特地慕名前往鸡足岛,向河上公求教。此时的河上公,已经快八十岁,而且病卧在床,于是就拒绝见他。汉文帝还是很有诚心的,就在在院外林子里,搭了个帐篷住下,等了三天,河上公才答应见他,当谈到君臣礼仪的时候,河上公由于心情激动,体力不支,坐逝在坛台上。这时,由河上公精心饲养的仙鹤,绕坛长鸣不止,很有通灵吉兆。

        此后,汉文帝以“无为而治”的道家学术理念,作为执政的理论基础,开创了“文景盛世”。 为了纪念汉文帝求教“河上公”,后人在此撰文筑碑,记载这一事件,这就是“汉文帝驻蹕处碑”。 “驾鹤西天”、“十拜求道”、“望仙台”等神话故事,也都源于此。

        在虢山岛东南部,原有一处“迎祥观”,是 “河上公”在虢山岛上的故居。它坐西面东,表达了对老子的敬仰崇拜之意,也就是:“紫气东来,迎接祥瑞之气”的意思。河上公仙逝之后,他的弟子为纪念河上公,将“迎祥观”更名为“迎祥仙居”。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武当山正式创立道教,并且建设祖庭,为追念“河上公“对黄道之学”精神理念方面的贡献,就派徒弟到这个鸡足岛来,将已经破旧的“迎祥仙居”,进行了大修重建,并启用原名“迎祥观”。此次大修,在院中原“望仙台”上,塑造了河上公坐像并伴有仙鹤;又在后堂正中,塑造了太上老君等神像。这是我国最早的道观建筑模式,此后的千百年间,各地凡是道教寺院建筑,都参照这个建筑形式。(令人可惜的是,这个建筑在1958年“大跃进”时被拆除。)

        历经两千多年风雨的“迎祥观” 与“汉文帝驻蹕处碑”,不仅见证了陕州古城的历史变迁,更见证了道家文化历史渊源。

        如今的虢山岛已建成了一个以牡丹为主要特色的园林景区,它占地四十余亩,于2008年10月开工,2009年4月完工。栽植的牡丹品种,分别为中原、西北、西南、江南,四大种群,九大色系,共有108个品种,2万多株。在牡丹盛开的时节,这里便是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海,成为三门峡人们观赏牡丹的好去处。游人至此,莫不生发“唯有牡丹真国色,此处归来不看花”的感叹。

    三河广场

        三河广场背依召公岛,面向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青龙涧河、苍龙涧河、黄河三条河流的汇聚之处,许多大型活动在这里举行,如横渡母亲河、黄河大合唱等。

        湿地公园从2008年至今分别完成征地、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景观设施、文化提升等五类工程建设。完善了公园路网建设、新建了给水、供电亮化工程、安装了音响和监控工程等基础设施;完成了景区覆盖式绿化、牡丹苑精品绿化建设、湿地地形整理及水生植物种植等绿化工程;完成了游客接待中心、服务中心、观鸟屋、垃圾箱座凳等一批服务设施工程建设;完成了迎祥阁、水天阁、霞鹜亭、共影廊等一批景观设施工程;完成了新建景观设施工程的楹联书写、匾额制作安装、黄河岸边文化墙诗的书写、迎祥阁文化布展、生态教育基地、环湖木栈道科普长廊建设、景区景石安置等部分文化提升工程,不仅提高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又挖掘了景区文化内涵。

        通过政府投资,将湿地公园建成一个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生态旅游区。图文供稿/三门峡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 桐亚XK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