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中法文化小道”徒步活动是结合当前公众生活休闲需求和西山文化资源创立的文旅活动品牌。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身心的远足,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旨在深化中法文化交流,促进文旅融合,感悟海淀西山的独特魅力。
日前,“2024中法文化论坛”北京海淀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由欧美同学会法比分会、海淀区委宣传部指导,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办、北京格林天际文化公司承办。
9月21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学院及留学生社团、北京城市学院法语系、北京语言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对户外活动和文化探索充满热情的北京市民朋友们,共同参加了中法文化小道徒步活动。活动仪式在海淀区西山中法人文交流基地贝家花园举办。
开启仪式合影
欧美同学会法比分会副会长刘泽文在仪式上回顾了“2024中法文化论坛海淀系列活动”的举办初衷,肯定了此次活动在发扬西山小道徒步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他提到,小道徒步活动对于参与者来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法文化交流历史的机会,也为西山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注入了新的活力。
欧美同学会法比分会副会长刘泽文
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邱文忠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为来自社会各界的中外友人提供了一次观赏西山壮丽风光的机会,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西山地区中法文化交流历史的窗口。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能够共同见证和传承中法两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邱文忠
学生代表、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22级2班的朱梓华分享了他对于中法文化交流的感悟,表示本次活动是一次宝贵的拓展视野的机会,未来,他和同学们将继续在中法文化交流的学术道路上深耕,探索文化碰撞的魅力。
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调研员叶亮清鼓励学生团体积极参加活动,参与交流。他表示,文化交流是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文促中心将继续加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调研员叶亮清
据了解,“西山中法文化小道”从贝家花园开始,沿途经过鹫峰秀峰寺(秀峰古刹)、圣-琼·佩斯亭、金山寺,至中法友谊亭、圣-琼·佩斯故居、西山森林音乐谷,总长约10公里,步行约5小时,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见证中西交流、充满青春朝气的人文景观徒步路线。
“碧瓦指离宫,楼阁飞崇。遥看草色有无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烟柳空朦。”这是清朝词人顾太清笔下的海淀;“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这是南宋文人范成大笔下的西山。一条小道,蜿蜒其中,穿梭在历史与现在之间,承载着跨越文化的传奇。
山间小路、古香道、石板路接连出现,间或山花烂漫,间或断垣残壁。可沿途参观颇具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建筑,体会原始自然美感与人文历史内涵。
在贝家花园,欧洲古罗马城堡式风格与中式建筑完美交融,贝熙业医生曾在这里冒着生命危险开辟自行车上的“驼峰航线”、 帮助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顺着文化小道前行,就是秀峰寺和圣-琼·佩斯亭,这里是圣-琼·佩斯、贝熙业等法国友人时常休闲散心和登高远眺的地方。
行走在中法文化小道上的同学
继续前行,是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金仙寺,在由中法大学第三农林试验场种植的一片银杏树林中感受秋的金黄;在中法友谊亭短暂停留,与自然低语,听鸟儿的鸣叫;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外交官圣-琼·佩斯故居,感悟长诗《远征》的诞生。
沿着中法文化小道走过法国友人当年曾经驻足的土地,到达西山森林音乐谷,在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中拥抱阔别已久的悠然和惬意……
相关负责人介绍,中法文化论坛海淀系列活动,以西山中法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与精神传承为研讨主题,为公众提供具有鲜明西山特点的新文化内容和文旅产品,进一步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增强海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西山中法文化交流历史的传播,为西山中法文化人文遗产的传播和推广以及为西山中法文化文创发展提供了新内容和新思路。
参与“西山中法文化小道”徒步活动的同学合影
“西山中法文化小道”徒步活动是结合当前公众生活休闲需求和西山文化资源创立的文旅活动品牌。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身心的远足,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旨在深化中法文化交流,促进文旅融合,感悟海淀西山的独特魅力。
在行走大西山的过程中,海淀区的文化底蕴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出无尽的魅力。每一处古建筑、每一条小径,都蕴藏着历史的故事与文化的精髓。
为更好地推广这些文化,中法文化论坛海淀系列活动正在积极探索创新的“艺术文旅”形式,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体验:文化交流研讨会、诗歌分享会、艺术展览……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桐亚XK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