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气派的婚礼,你一定没见过!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
随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曾在江南大地绵延千年的水乡文化渐行渐远。这无疑也包括曾经流行于宁绍平原上的“十里红妆”。为此,在去年三月我走进了浙博,去重温那火红得撩人心弦的十里红妆,也得以了解它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何谓“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 - 宁绍婚俗中的红妆家具》专题陈列位于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一进入博物馆,我就直奔它而去。整个展厅共收藏了100多件红妆家具。它的风格就是一个火红:火红的新房,火红的嫁妆,象征着结婚的喜气,也象征着吉祥如意。
所谓“十里红妆”,是指南宋至民国年间,浙江东部宁波、绍兴及台州地区的一种婚礼习俗。这一带的人家会为女儿置办丰富的嫁妆。待女儿出嫁之日,运送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可绵延数里。一人挑、二人抬,一担担、一杠杠都朱漆髹金,喜庆富贵。马桶开道,花轿居中,棺材压阵,生死一世,十里尽显。这是女儿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天。
相传宋金交战时,南宋开国皇帝、康王赵构兵败,被金兵追赶,逃到浙东农村,被一宁波农家姑娘相救才得以脱险。康王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许诺得天下之后封她为护国娘娘。然而第二年,当迎娶的队伍来到时,村女却谢绝了康王的好意。于是,康王下令凡是浙江女子出嫁均可享受“半副銮驾,凤冠霞帔”的至高荣耀。从此,浙东婚俗日臻奢华。
十里红妆,究竟陪嫁了什么?
在以前有这样一句话:“有钱人家嫁女儿;中等人家送女儿;穷苦人家卖女儿”,说的就是嫁妆的多寡。一般人家都怕落下卖女儿的名声,往往不惜重金为女儿打造丰厚的嫁妆,一来为了女儿在夫家争得地位,二来保证女儿即使失宠也能够衣食无忧。
一般人家的嫁妆往往有十数杠,多的有数十杠、上百杠,包括了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比较大件的有千工床、房前桌、大圆桌、酒桌、八仙桌、案桌、红衣橱、床前橱、衣架、茶几、梳妆台等。大户人家还会陪嫁佣人、丫鬟,甚至田地、山林和商铺。
小件的有各式梳妆盒、果桶、桶盘、圆鼓桶、针头线脑等,能够做到千件不重复。它们往往会朱漆描金雕花,有的甚至单纯只是为了嫁妆而嫁妆,而没有了本身的实用性。
而在所有的红妆器具中,花轿最能体现新娘的身份和地位。在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顶现存最豪华的花轿,使无数慕名而来的人们赞叹不已。整座花轿采用多种珍贵木材,也许是因为村姑救康王的美丽传说,轿子雕龙刻凤,竟无所顾忌。同时施以朱漆铺底,金箔贴花,犹如一座黄金造就的宝龛。
这样一整套的红妆,往往是在女子孩提时代就开始准备,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期盼和憧憬中,渐渐地丰富和齐备。十里红妆代表着明媒正娶,象征着正房在三妻四妾的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几乎每一件器物都蕴含着一个女子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包含着父母乃至家族对她的祝福和期许。
十里红妆女儿泪
然而,在耀眼的嫁妆排场和堂皇的婚礼仪式过后,新娘子卸掉头上的珠冠,便从半副銮驾,高高在上的公主娘娘,变成了小心翼翼看人脸色的过门媳妇。她们一生中最为风光的时刻,将变成朱红的回忆,永不再来了。
接下来她们要面对旧式家族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为夫家绵延子嗣、传续香火,成为她们之后生活的意义。能否生出儿子,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这段婚姻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十里红妆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嫁妆队伍中打头阵的是一只马桶,在天亮之前由新娘的小叔子悄悄挑走。在旧时,马桶也称子孙桶,分上下两层。上层接盛新生儿,下层预备热水,以便洗去婴儿出生时的母液。马桶先行到达夫家寓意早生贵子。在旧时江南地区一些比较贫困的家庭养不起孩子就会狠心把刚出生的女婴溺死在马桶里,原本象征着千子百孙的子孙桶也曾扮演过溺杀女婴的凶器。
在红妆器物中,还有不少绣工精美的金莲小鞋,以及各种制鞋和缠脚的器具。“三寸金莲”是旧时对女子最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缠足通常从女孩子4岁到9岁时开始,将大脚趾以下的四趾向下压,然后用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缠绕三周。对小女孩来说,缠足非常痛苦,有的甚至因为缠足不当而身亡。
如今,十里红妆的婚礼习俗已成为历史,看着这些在岁月的洗礼过后依旧流光溢彩的华美红妆静静地陈列其中,让现在的人们得以想象当时热闹的送亲场面的同时,也窥见了旧时妇女爱过、恨过、哭过和荣耀过的人生轨迹。十里红妆的风光背后,或许也透露着一个封建家庭的所有秘密和妇女们的欢喜与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