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甲路纸伞的前生今世

  • 霜凌
  • 2021-03-31
  •   
  • 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能在民谣中与天下驰名,在全球打上中国符号的杭州丝绸、景德镇瓷器媲美齐名,这甲路伞身价来历想来必是相当不俗的。


        “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能在民谣中与天下驰名,在全球打上中国符号的杭州丝绸、景德镇瓷器媲美齐名,这甲路伞身价来历想来必是相当不俗的。甲路纸伞1936年入选国际产品博览会,并荣获金奖。201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会荣获银奖。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清康熙爷下江南时,于戏台下看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因戏正唱到精彩处,并无人退场。有人就撑起伞来,后面的观众被挡了视线,便拾个石子投掷过去,打在油纸伞上,那伞非但没破,还将石子弹向一边,打在另一把伞上,那把伞却应声而破。康熙爷好奇心起,着人去问,原来是甲路纸伞。这经皇帝一赞,从此甲路纸伞声名大噪,美名传扬天下。   

       其实更早追溯到宋朝,甲路伞已经名见经传。宋代相丞马廷鸾(甲路张氏女婿)逸居京城时,带了一把油纸伞。这伞工艺精湛,绘图考究,轻巧耐用,便于携带,很入人眼。从此甲路纸伞名噪京城,之后心灵手巧的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纸伞制作。 

         

          伞的实用在于晴天遮阳,雨天挡雨,现代工业尼龙伞几十元钱的轻便结实,晴雨皆宜,比起纯手工制作的油纸伞可说是物美价廉了。油纸伞退出历史舞台不过是工业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但伞的另外一个功效却是只有油纸伞胜任,那就是做为装饰艺术品,或者摄影道具。纸伞因浸刷了桐油,便自带了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加上中国水墨画风,便是典雅古朴,是旗袍和汉服的绝配。传统文化复兴,汉服的悄然兴起,油纸伞再次成为时尚的宠儿。于是已有数百年传承的甲路纸伞又焕发出新春。 

        甲路纸伞虽因不实用且价高而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却也别辟蹊径,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毕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现代繁华取代的。

          甲路镇上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幽深的小巷,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便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那首《雨巷》。诗中那个结着丁香愁绪的女孩。必然是撑着一把油纸伞,中国传统女人那含蓄婉约,温柔恬静,才会从几句诗中悠悠然而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