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生寺情有独钟,大钟寺名扬天下,走进古钟世界
在京城,提起大钟寺无人不晓。其名是由一口大钟而来,因此也引出了中华民族古钟文化的渊源。
沿海淀区北三环联想桥向东,路北边有一座红墙灰瓦的古寺,这就是历史遗存的古建筑群觉生寺。
觉生寺建于清雍正11年(1733年),细细算来,这座寺院已经历了280多年的雨雪风霜。走进觉生寺,中规中矩的清代建筑风格,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大钟楼。寺院东面是九亭钟园。当然大钟楼的修建是后话,最初的觉生寺它还不曾建造。
这座清朝皇家祈雨的佛教寺院在1743年,也就是寺院建造10年后,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而被京城百姓更名改姓为“大钟寺”且日益名声远扬,以至于现在很多京城人只知“大钟寺”不知觉生寺。这位尊贵的客人就是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铸造于明永乐二年(1404),距今有600余年的历史了。当年铸造大钟,民间有几种传说:一是永乐初年,京城上空整日乌云密布,遮天蔽日。于是皇帝下旨,铸造大钟,用钟声驱邪,以达到“降伏鬼蜮而天下太平”的目的;另一种说法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阵亡将士太多,国师姚广孝监铸了这口巨钟,“一撞可抵数遍奉敬”,用以超度亡灵。还有一种说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唯功大者钟大”的传统,当朝皇帝铸造此钟,也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由此我们知道,永乐大钟既是迁都北京的“镇城之物”,也是一口“佛钟”,是超度众生、消灾灭祸的法器,同时也是皇权至尊的象征。
这个庞然大物建好后,曾被运到北京嵩祝寺一带的汉经厂收藏,到了明万历五年,被移到新建成的万寿寺。大钟在万寿寺默默无声地度过了很多年,直至乾隆八年,乾隆皇帝想起了永乐大钟,下旨在原有的觉生寺修建了一座钟楼,将永乐大钟迎请到了觉生寺。由此觉生寺因为这口大钟就成为百姓嘴中的“大钟寺”了。
大钟楼位于寺院的最北端,也是这里最有看头的古建筑。钟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圆形攒尖顶,有垂脊十二道,底层为一方型建筑,举世闻名的永乐大钟就安放在这里。大钟形大体重,通高6.75米,最大直径3.3米,重达46,500公斤,堪称庞然大物。大钟铸于1403年,完工于1424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铸造年代最为久远的钟,也被人们称为世界钟林之王。永乐大钟除了钟声圆润、深沉,钟声可传达方圆百里外,它的佛家经典文化及其书法艺术也是一绝。钟身遍铸佛教经咒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总计达23万多字。
因大钟而出名的大钟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将散落在民间的各个年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古钟搜集起来,筹办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向人们介绍中华民族古钟文化。
博物馆共设9个展厅,展出作品400余件。站在天王殿京城标记的图案前,耳畔回响的古钟长鸣,令人思绪万千。在京城,每逢新年、春节或重大庆典时刻,馆内的永乐大钟都要鸣响,这种回响在京城上空的钟声就成为京城百姓心中珍藏的一种念想儿……。
参观博物馆,沿着中轴线古建筑以及东面的九亭钟园欣赏不同年代的古钟。其中大钟楼的永乐大钟、大雄宝殿的明清精品展、藏经殿东配殿的外国钟铃展、九亭园按历史年代陈列着40余口形状各异的古钟都是重要看点。
走进大钟寺,也就走进了古钟的世界,不同年代的钟,不同形态的钟,不同用途的钟,甚至于外国的钟都能在这里看到。
温馨提示:
门票信息:
成人票价30元/人,优惠门票15元/人,本市60岁以上老人凭老年证免费参观。中小学生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
交通信息:乘坐300路外环快车、315路、361路、425路、584路、606路、658路、695路、87路、88路、921路、94路等公交车在大钟寺站下车。乘坐地铁13号线大钟寺站A口西行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