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些钢琴旧而不凡,声声不息,虽然是走马观花,但依旧给我极大震撼,这感受来自音乐的力量和这些琴所承载着的岁月的沉淀吧。
电影《钢琴家》里的少年主人公命运多舛,钢琴给了他穿越战乱的力量,而他的琴声给予炮火中人们以希望,哪怕外面战火连天,这个无力的少年躲在地窖中痴迷地弹着琴,尽管不敢发出任何声音,但却足以抚慰不安的灵魂,有网友说“东躲西藏的日子里摸着琴键却不敢发声演奏那一段,真的是催泪”。如果说这是热爱的力量,不如说这是钢琴的力量。
钢琴这种乐器对我们来说,完全是舶来品,早年间对普通人家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即便是现在,谁家有架钢琴,那也令人侧目。
我不懂钢琴,更不会弹奏,但是当我在烟台钢琴博物馆看到那些木质的、光亮照人的一架架有故事的钢琴时,心头莫名涌起绵长的、缓缓的感动,或许这感动来自于钢琴本身历经200年后依旧完好的不易,也可能是这些钢琴背后承载着的那些温暖和离乱以及高贵和卑贱。
烟台钢琴博物馆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海关街烟台山脚下,是一座不太起眼的三层小楼,推开门进去,宛如走进钢琴的大千世界,这里陈列着近400架各式各样的古钢琴,每一架都经历了200年左右时光的洗涤,有方形的、立式的、三角的,可以说,这些钢琴横跨了整个近现代钢琴史的发展历程,每一架都有让人沉醉的历史或百转愁肠的故事。
博物馆的何老师是这里的管理员兼讲解,她抚摸着一架看起来崭新的钢琴说,这片区域的百余架钢琴基本都是烟台开埠时期留下来的钢琴,当时这些世界知名钢琴放置在教堂、学校、领事馆等场所,它们同烟台山一起,见证了烟台这座城池的诞生、发展和岁月变迁,而曾经飘荡的琴声,如今仍旧释放着它们独有的灵魂和魅力。
史料记载,19世纪中叶,烟台对外开放为商埠,英、法、美等17个西方国家在烟台山上及其周围建立了领事馆,随后又兴建了银行、邮局和众多教堂等。随之而来的西方钢琴艺术便很快融入了烟台人的文化、教育生活中,从而使烟台成为钢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港口城市。
在博物馆三层的建筑空间里,几乎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钢琴,在二层众多钢琴中,一架相对小一些的钢琴看起来小巧高贵,气质不凡,旁边的牌匾上写着,“迷你”,产于1933年的美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还是10岁的时候用过的钢琴……这是多么遥远的不可触摸的存在,仿佛有一些黑白画面浮现眼前,但是这架琴经历了怎样的颠簸来到了这里呢?但这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架琴保存完好。
何老师说,这里很多钢琴都是一些世界著名钢琴家使用过的,比如这架产于1801年法国的埃拉德钢琴,贝多芬曾用它弹奏过诸多曲子;还有一架产于1887年法国的普莱耶尔钢琴,是《国际歌》作曲者皮埃尔·狄盖特使用过的,是象牙材质,琴键已微微泛黄,据说,狄盖特就是用这架琴创作的《国际歌》,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狄盖特的后人将此钢琴拍卖,此后,这架琴辗转来到了这里,如今被视为镇馆之宝。
这里还有一家颇令人惊讶的古钢琴——卷轴钢琴,旁边的书柜里,摆放了8000余卷自动钢琴卷轴,据说是这里的主人历经20多年,从英、法、德、奥等国寻访、搜集回来,目前拥有这么多卷轴的钢琴博物馆只此一家。何老师说,自动钢琴卷轴是子带打孔,实奏实况,随便取任一卷轴,通过助力,能够自行现场演奏,比现代任何录音方式都更有生命的活力。
对于我等俗人来说,在这些有历史的钢琴海洋中穿梭是名副其实的走马观花,尽管这里钢琴被贝多芬弹奏过、被肖邦抚摸过、被舒伯特拥抱过、被约翰施特劳斯等世界钢琴巨匠们拥有过,但在无尽的时光中,弹奏过它的人都走进了历史,但却留下了历史的回响。
何老师说还有的钢琴是在国外的战火中幸存下来,它们带着异国的烽烟,穿越战乱的阴霾,来到这里。我想这些穿越战火的钢琴一定也曾弹奏出优美的乐曲,抚慰过那些满目疮痍的大地,慰藉过颠沛流离的人们无所依靠的灵魂。
我不懂钢琴,但我懂得这些流动的旋律,以及那些或欢快、或悠扬,或难以言诉的悲怆,这些乐曲总能带给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的共鸣,唤起人们对爱和美的向往。比如早年战争时期,在饱受摧残的车臣,一名俄罗斯士兵在废墟间演奏一架被弃置的钢琴;在早年被战乱袭扰的希腊,24 岁的歌手拉米巴赛在希腊和马其顿边境弹奏小提琴;当年炮火中的伊拉克,一名大提琴手在战火中旁若无人地演奏……
眼前的这些钢琴旧而不凡,声声不息,虽然是走马观花,但依旧给我极大震撼,这感受来自音乐的力量和这些琴所承载着的岁月的沉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