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村不动声色地静卧花海,享受春天,享受这广阔天宇下的春风雨露、安宁惬意。
黟县地处皖南,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素有“世外桃源、画里乡村”“千年古县”的美誉。说到这里,大家对西递、宏村或许更为熟悉,这两个著名旅游景区就在黟县,不过,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黟县不仅仅只有西递、宏村,这里的历史文化名村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4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66项,被专家誉为“中国徽文化的活化石”。
距离宏村大约2-3公里的样子,还有一座美丽的小村落——卢村。卢村的徽文化同样底蕴深厚,意韵深远,与西递、宏村并驾齐驱成为这安大地上令人惊艳的存在。
我到的时候,天空下着急促的小雨,一条大河将村子一分为二,河水澎湃蜿蜒,给幽静的小村平添了动人的声响。
卢村又叫雉山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资料显示,这里历史上文风昌盛,村子里人才辈出,很多都有一定的官职,比如村里一个叫卢储的人,北宋时期官至吏部尚书,还有卢麟,南宋绍兴年间官至左丞相兼兵部侍郎……
卢村靠山临水,村西小溪名下门溪,村东小溪称前街溪,至村南汇合而成丰栈河。村东民宅依溪而建,临水一侧多挑出,建有敞廊,别有一番情趣。
村里很地方有一级级青石抬阶,一座座小木桥,使人感觉身处山村,却又似在水乡。村口有石桥,名驷车桥,始建于宋。桥的命名,是由于宋代卢村出了一位显赫的人物卢臣忠。古人认为,驷马高车,非显贵者不得乘坐。卢村人以“驷车”命名桥是为了显示卢氏家族的高贵。
徽州古村落注重水的活用,村中有一水圳,是人工修筑的沟渠,它从村西的下门溪横穿村中,在村中呈弯曲蜿蜒状,使水圳碧水淙淙,更显活泼,由村东头出,接上前街溪,在两岸行走,风吹杨柳,河水翻滚,颇有隐世而居的质感。
行走在卢村幽深的“一线天”,凝视粉墙上斑驳沧桑的云纹,拽一枝院墙上悬垂下的古藤,摘一朵马头墙边的瓦花,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流逝,恍若隔世。
黟县人自古以来尊儒重礼,崇文尚道。村子里的明清老房子有大量的木雕,徽州木雕最大的特色在于对徽文化的体现。,除雕刻各类花鸟鱼虫等祥瑞图案外,还雕刻一些弘扬精忠报国、倡导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轶事典故,如“徽娘教子”、“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当地老百姓把这些精美雅致且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图案“雕刻”进自家的房子里,时时警醒自己,教育后人。
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比如徽文化中有关“崇学”“清廉”的文化理念,对现代社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和西递、宏村一样,卢村虽然也曾历经沧桑,但保存基本完好,历史久远的轮廓依稀可见,大量完整的明清时期历史建筑,街巷肌理清晰,一砖一瓦都透着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
卢村最具典型、最有特色的是木雕楼,是由七家里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宅院。
据说木雕楼是卢氏三十三代传人卢邦燮于清道光年间所建。卢邦燮早年经商,家富百万,后转入仕途,累官至朝政大夫。志诚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精致优美,取材既热闹喜庆,又朴实优美,既是主人真实情趣的反映,又是古代民俗生活劳作的再现。几乎所有来这里的人都要进去徘徊欣赏。当然,不懂古建的人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对古建有研究的人或许会像是进了宝藏之地般欢喜。
随意在村里游走,几乎所有旧庭院里都镶嵌有漏窗、镂空的门罩、还有那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而那房屋与房屋之前突兀多姿的马头墙真实别具特色,雕梁画栋、描金飞银的民宅厅堂令人叹为观止。
“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对这片大地上的村落最贴切的描述。溪流环绕村庄,白墙黛瓦倒影在水面如一幅泼墨,岸边的垂柳新芽萌发,温润而悦目。
走进一间古旧老屋,这里有清康熙年间兴建的陈设典雅、充满书香门气的履福堂,有建于清咸丰年间的构思奇特、雕饰精美的桃李园,还有清道光年间修筑的高高在上、低栏曲回的大户人家千金小姐抛彩球的绣楼等。置身其间,你会觉得这里浓缩着一个遥远的凡尘世界,那些田园屋舍精雕细琢出自然的流韵,与这如画山水相互映衬,让这个古村在万丈红尘之外遗世而立。
尤其是在春季,村外或者村内的空地上,那些一大片一大片正在盛大开放的油菜花,或勾勒出民居古村的眉眼,或自远山的山脚下一直绵延到村中。此时的卢村不动声色地静卧花海,享受春天,享受这广阔天宇下的春风雨露、安宁惬意。这份时光里的从容优雅、不疾不徐,令你行色匆匆的步子不觉也放慢下来,想要去探访她的前生今世,想要去触摸她的内心与魂灵。